意大利的工業(yè)產(chǎn)品很少給人冷冰冰的感覺,很多設計已經(jīng)進入人們的腦海,成為不可磨滅的經(jīng)典,這其中汽車和摩托車的經(jīng)典之作就很多。例如Nuova 500,這是50多年前菲亞特500的全名,準確地說是1957年,第二代500車型。菲亞特500之所以經(jīng)典,是因為這輛人人皆可擁有的汽車改變了那個國家、那一代甚至幾代人的生活方式,說得更直白點,它就是意大利的甲殼蟲。
在平整的林蔭道上,菲亞特500和Vespa都是精靈,只是各自快樂的方式不同
今天的菲亞特500在外形上重復著昨天的故事,圓燈和小鼻梁是必須延續(xù)的,車輪仍然把持著車身四角,發(fā)生在500身上的變化就像現(xiàn)代工業(yè)的發(fā)展軌跡,所有人都認為50年后的Nouva 500就應該是這個樣子,用簡單的設計保持懷舊,但無論是精美的儀表還是炫酷的輪轂又都流露著現(xiàn)代美感。
說到美,意大利這個國家是最容易和這個詞發(fā)生關系的。比如在Nuova 500誕生的幾年前,一部以意大利為故事背景的愛情電影《羅馬假日》將奧黛麗·赫本的美麗推向了全世界,時至今日仍無法超越。隨著奧斯卡影后的加冕,片中最重要的道具也被人津津樂道和熱捧起來,這就是1946年誕生的踏板摩托Vespa。
摩托車的自由和放松是汽車永遠無法比擬的,在汽車里最多的是舒服,但菲亞特500并不完全如此
原本設計飛機的比亞喬(Piaggio)集團在二戰(zhàn)后面臨窘境,不過富二代Enrico Piaggio看到了新的生意:制造摩托車或許能賺上一筆。亂世總出英豪,直升機設計師Corradino D’Ascanio于是就巧妙利用飛機零件拼出了一輛踏板摩托車,取名Wasp(意大利語)。
Vespa的鑰匙是Piaggio商標的形狀
菲亞特500的真皮方向盤手感極佳
怎么就成為經(jīng)典了呢?電影肯定有宣傳作用,但Vespa除了有優(yōu)雅的外形,技術也占很大成分。飛機起落架式的單臂前懸掛絕對是摩托車史上最大的創(chuàng)新,至今無人可及;單體式鐵殼車架和軸傳動的方式結(jié)實耐用;手動換擋的方式既保證傳動效率還易于操作;而且在當年125、150的排量已經(jīng)很大了,行駛速度足夠快。Vespa還是戰(zhàn)后Mod摩德文化的代表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一部叫《Quadrophenia》(四重人格)的電影看一下。
經(jīng)典設計的絕大部分都在今天的GTS 250ie上得到延續(xù),可能在骨灰級的Vespa車友眼中連PX系列都難登大雅之堂,更別說新世紀的GTS了,這種向銷售形勢投降的車型就像怪物,但你必須承認現(xiàn)在也很難找到真正有摩德文化的人了。GTS的涵義就和這個型號的意大利汽車一樣,取自Granturismo Sport,比如瑪莎拉蒂。ie是電噴的意思,這方面就沒什么好繼承的,那個往油箱里兌機油、意氣風發(fā)的兩沖時代一去不復返了。
其實我說的也不完全對,從環(huán)保的時代要求上來說,兩沖摩托車真的應該淘汰了,不過正是在排放標準嚴格的很多歐洲國家,你卻依然能買到兩沖的Vespa,雖然排量只有50,但大家都喜歡拿精神層面的東西說事兒。
GTS 250不再需要手動換擋了,CVT變速箱簡化了操作,使這輛仍然有單臂懸掛、鐵殼車架的Vespa變成了真正的大綿羊。相同的變化也發(fā)生在菲亞特500身上。如今的500發(fā)動機排量有1.4升,進口到中國的車型使用6擋自動變速箱,101馬力推動1.1噸的車身,數(shù)據(jù)雖不漂亮,但一按下sport鍵活力就來了。排氣管突突作響,降擋時發(fā)動機的自動補油聲既好玩又好聽,發(fā)動機用高亢的聲音沖向紅區(qū),雖然加速度不見得多驚人,但即便剛從"肉包鐵"上下來的人也會覺得刺激。
現(xiàn)代化的摩托車儀表顯示信息與汽車無異,但菲亞特500更為絢爛
摩托車是另一番感覺,250毫升的排量在日常行駛的動力性和經(jīng)濟性之間是最好的平衡,就像汽車的1.6升排量。盡管動力不兇猛,但開放性的感官體驗是多大馬力的汽車都比不了的。GTS 250是溫順了,但震動不可能被隔絕,手、腳、屁股都真實地感受到發(fā)動機的工作和路面的情況。身體感受的是風的力量,頭盔里面呼吸急促,耳朵被風聲包圍。
與汽車踩下油門時身體被動地拍在椅背上不同,摩托車手要用自己的身體參與騎行,加速、減速、轉(zhuǎn)彎,不同的車型、不同的路面又需要配合不同的動作,身下的車輪就像新的肢體,那種感受是被車身束縛的人永遠無法了解的。
在彎道里,Vespa和500都是高手,一個轉(zhuǎn)向凌厲,一個參與性高,尾部的造型異曲同工
但是再回到菲亞特500車內(nèi),我發(fā)現(xiàn)有些感受其實并不遠。安靜根本就不是500要考慮的事情,超過100公里后我一直在找頭盔。而且500軸距太短,四環(huán)路上平日里不起眼的波動現(xiàn)在都會造成身體不停地搖晃,原來在這兒駕駛者和車輪也是一體的。盡管舒適性不高,但操控卻從中受益,極短的前后懸布置使車身幾乎沒有轉(zhuǎn)向的極限,分明已經(jīng)推頭了,只要稍微收點油,即便再多點打方向、再繼續(xù)加油還能順利入彎。這種收放的感覺和騎摩托車異曲同工,壓彎時要保持住線路就要穩(wěn)住油門,出彎更要通過加油把車回正,不能一味地想收。
運動型菲亞特500的座椅不僅耐看,而且舒服、包裹性好
Vespa可以通過快插孔加裝側(cè)廂,變成三輪車
這對意大利伙伴身上的確有很多相似的東西,首先是機器方面的共同特征,它們都喜歡保持原始的體驗,給駕駛者真實的反饋,這也可以理解為意大利式的駕駛樂趣。當然你還能從造型設計找到更多共通點,比如那又大又圓的車屁股。還有,就是他們的精神,那份活潑、自由的靈性。
菲亞特500
更重要的是,作為當時的經(jīng)典,它們的意義非常簡單,完成人移動的愿望,在那個年代兩輛車都是簡單、便宜的交通工具,但恰恰是這樣的身份才更容易和眾多使用者產(chǎn)生普遍的情感,進入人們內(nèi)心。
Vespa GTS 250ie
從這方面講,今天的二位都背離了它們的先輩,在中國更是如此。菲亞特500起價17萬元,而輪子少了一半的Vespa價錢只便宜一半多一點,如果加上京A黃牌基本就要10萬元了。情況被顛倒了,感情已經(jīng)有了,可什么樣的人才能像當年那樣和它們朝夕相處呢?